- 李林;陈明华;
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精髓要义,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党的人民健康思想,并在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命健康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蕴含"为了人民"的健康、"依靠人民"的健康和"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健康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思想对人民健康领域主要矛盾转化做出了应答,为合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凝聚了共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0年05期 v.37;No.19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杨慧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在关于文本创作与翻译研究、文本的历史解读和时代阐释的研究以及文本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等研究主题方面,相关学术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发现,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共识,特别是体现在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严谨态度上。文章认为,推进和深化《共产党宣言》的研究,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研究力度;二是扩大研究范式;三是加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
2020年05期 v.37;No.192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罗小燕;
近年来,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也产生了诸多新的伦理问题。在共享经济条件下,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调整,需要正确的伦理准则加以引导。从经济伦理的起源来看,经济伦理既内生于并服务于经济活动,又有超出于经济活动的外生性。结合共享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当前的时代特点,可以将共享经济的伦理准则归结为四个方面:在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要遵循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准则;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要遵循平等互利的伦理准则;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遵循集体主义的伦理准则;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要遵循节约环保的伦理准则。
2020年05期 v.37;No.192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彭香萍;张丹;黄仂;
工矿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工业化过程相互交织。梳理工矿型城市工业化的知网文献特别是近30年来的国内文献发现,工矿型城市工业化研究缘起于工业化过程及其经济学领域的工业化研究。其矿区资源主题已作再利用和产业开发的深入,工矿社区研究已将设施老化、人口老龄化与产业转型作统筹考量,产业转型的评价、路径与模式研究彼此促进,环境生态领域的生态关注与环境治理研究在个案主导下相得益彰,城市建设研究从空间结构、发展机制走向路径探寻。研究的发展呈现三个基本趋势: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取向,对产业结构优化作全要素关注;二是基于新时代背景,明确传统工矿业转型的再工业化路向;三是基于差异发展战略,创新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路径。
2020年05期 v.37;No.19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苏娜;胡珍;
文章通过对核心期刊所刊载的国内旅游财务研究文献进行数量、来源及主题对象的分析发现,目前旅游财务研究明显表现出数量偏少、关注度不够及持续性较差等特点。结合文献内容,文章分别从旅游产业、旅游企业、饭店、景区、旅行社五个方面进行宏观与微观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强化广度与深度,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内容创新及课程体系改革。
2020年05期 v.37;No.192 23-2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叶继林;
立法前评估理论和制度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近年来也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并引发了日渐深入的讨论,在立法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2015年来各设区市陆续获得地方立法权,但囿于立法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地方立法越权、行政主导立法等问题凸显,不仅导致各地立法质量参差不齐,也造成立法资源的浪费。文章通过厘清立法前评估的定义,在立法权扩容背景下论述了地方立法前评估的意义,并将必要性评估作为地方立法前评估的首要步骤和重要内容,以切实保障立法质量,减少试错成本。
2020年05期 v.37;No.19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吴华军;文侃;
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项管理创新工作必须坚持宪法对于自然资源保护确立的基本规范,不断探寻自然资源资产公有产权实现的法律路径,不断完善和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创新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从而发挥法治在这项管理创新工作中的控制作用、引领作用、保障作用和监督作用。
2020年05期 v.37;No.192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舒鑫;
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裁判规则和证明责任规范,这就导致实践中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责任倒置"情形存在诸多误解以及法律适用"不协调"的问题。如,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私益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并不利于"双方平等对抗"诉讼构造的建立。另外,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还存在漏洞,缺少了对于主观要件证明责任该如何分配的规定。基于以上问题,建立统一的环境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厘清"证明责任倒置"情形的定义,构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是完善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重要途径。
2020年05期 v.37;No.192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