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ingxiang College

文廷式研究

萍乡地方文化研究

  • 傩文化在江西萍乡的传承和保护

    叶楚豪;文侃;

    江西省萍乡市是中国傩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区域,改革开放以来,该市在传承和保护傩文化方面取得了诸多骄人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萍乡特色的传承和保护之路。为进一步提升傩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水平,该市还需进一步培植傩文化的民间信仰,强化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和增强傩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数字化和法治化水平。

    2017年01期 v.34;No.170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文化产业视角下萍乡采茶戏的发展困境及其出路

    周宏亮;

    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以萍乡采茶戏为代表的地方戏曲的发展,阐述了萍乡采茶戏的现状和困境、萍乡采茶戏进行文化产业改造的有利条件以及萍乡采茶戏在产业格局中的前瞻;旨在促进萍乡采茶戏以及国内其他地方戏曲的发展,促进我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17年01期 v.34;No.170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萍乡城市转型研究

  • 萍乡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问题研究

    贺冬;

    "一带一路"战略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共高层提出的促进地区交流合作和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萍乡实际,对萍乡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

    2017年01期 v.34;No.17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政治·经济·法律

  • 略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观——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小华;

    正确培育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观是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观是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怎样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立场、理论研究观点、理论研究方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观严格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象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研究范式。

    2017年01期 v.34;No.170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新常态下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及化解策略研究——以萍乡市为例

    黎雪源;陈晓莉;刘晶;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可能对一些传统产业形成局部冲击,使一些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到暂时损害,引起一些民众思想的不稳定,进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了解群众诉求,正确引导舆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应急管理,强化普法宣传工作等方面努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017年01期 v.34;No.170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蔡琪;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关乎民生,而且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老年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针对上述问题,以江苏省为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做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与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2017年01期 v.34;No.17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略论特色小镇的制度启示和创新动力——以浙江省为例

    詹真荣;王群;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一次契合历史传统、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省情的成功实践。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等发展难题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模式。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战略,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浙江智慧"。

    2017年01期 v.34;No.170 38-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司法改革的表象与底色——兼谈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检察监督

    叶继林;

    司法改革不仅仅是改革司法,也是政治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这一路径来审视近年来司法改革的实践和理论,无论是宏观层面抑或技术层面的许多改革措施和主张,可还原其表象背后隐藏的底色。特别是审判中心主义的提出,必须坚持监督制衡的原则,这不但是确保司法公正这一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也是当下特定政治和法律语境的必然要求。

    2017年01期 v.34;No.170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信赌博行为的性质探究

    刘杰;

    近来,微信赌博案件频发,形式层出不穷,微信赌博行为包括典型微信赌博行为与非典型微信赌博行为。前者指整个或多数过程都是在微信平台上完成的赌博行为,后者指单纯以微信为支付平台的赌博行为。对典型微信赌博行为中的组织策划及协助行为以开设赌场罪定性;对典型微信赌博行为中的参与赌博行为中符合"以赌博为业"或"聚众赌博"条件的,以赌博罪定性;对非典型微信赌博行为,以主行为的性质定性。

    2017年01期 v.34;No.170 46-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社会·历史·文化

  • 礼俗社会视域下的乡村闲暇生活研究

    郑航;

    礼俗社会是乡土中国的本质特征,它深刻作用于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和约束着农民的闲暇生活。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礼俗与乡村紧密联系的背景下,当前农村的闲暇生活存在了一些问题与困境。为此,必须要发挥礼俗社会对乡村闲暇的正向功能,推动农民精神生活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共同提高。

    2017年01期 v.34;No.17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清代江南官府印象下的脚夫

    郑海涛;

    清代江南官绅与商贾用偏见、蔑视的眼光看待脚夫。繁荣的江南社会中,官府往往片面看待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脚夫倚仗豪强、划分地界、结伙抬价等耀武扬威的现象。下层脚夫的结伙行为,被看成是地方安全的隐患,脚夫结伙成了江南社会稳定的威胁。江南官府将其视同无赖恶棍之类,处理脚夫问题总是过于草率与简单,官绅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官方文献中,清代江南脚夫总呈现出负面的历史形象,有清一代,江南下层脚夫承受过多的社会偏见,被视为社会阶层中的"异类"。

    2017年01期 v.34;No.170 57-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另一种视域下的义和团运动——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评介

    刘福;

    文章试图通过聚焦柯文先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剖析其运用心理学、比较宗教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义和团运动引用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最终对此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对于理解历史记忆与现实重构有很大帮助。

    2017年01期 v.34;No.17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1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文化精准扶贫的内涵及路径创新研究

    曾力;段萍;

    目前,文化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的新阶段,我国文化精准扶贫的实践方兴未艾。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文化精准扶贫应该创新路径。跨越数字鸿沟,发展公共数字文化精准扶贫;实施"互联网+文化"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精准扶贫;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推进社会力量助力文化精准扶贫。

    2017年01期 v.34;No.170 67-7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文学·艺术

  • 《吕氏春秋·大乐》之“两仪”考论

    张梼;

    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新校释》所释《大乐》篇之"两仪"提出质疑,并表达己见,进而强调一种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的态度。首先,"两仪"指天地物质形态之容貌,《大乐》不言"天地"而言"两仪",是要将"两仪"之"两"与"太一"之"一"相对。"一"在万物造化时指"太一",而"一"又可以为用,以"一"为用时其义指"不易",则"一"象征不变,而与"一"相对之"两"象征变。《大乐》所言"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可在郑玄论"易"之三名中得到深刻解释。其次,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欲正确理解其内容尤其是理解起来有歧义的内容,则应对文本内容做逐字、逐词、逐句的考证、分析,以此为基础方能对文本作出合乎历史的正确解读。

    2017年01期 v.34;No.17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王易对傅抱石印学的影响

    沈海涛;童明均;

    王易是傅抱石的国文老师,也是他的篆刻老师。在王易的引导和帮助下,傅抱石篆刻由师法赵之谦转向主攻黄牧甫,并在黄牧甫印风中寻觅到了自己篆刻发展的方向。王易渊博的国学知识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对傅抱石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为傅抱石从事印学研究打下了良好根基。他多次为傅抱石著作撰序跋、订润值,奖掖提携。

    2017年01期 v.34;No.170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情书》的精神分析学解读——一个确证自我与疗愈自我的故事

    毛小芬;

    本文从电影叙事的结构中梳理出主要人物的行为活动及其深层心理原因,在爱情故事这一表层结构下发掘出关于"自我与他者""自恋与他恋""死与生""时间与记忆"这样四组与人类生活和精神情感始终相随的深刻命题,在人物被疗愈的过程中展现生命本身的诡谲和绚烂。

    2017年01期 v.34;No.170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字

  • 新余方言三片形容词重叠式AA的比较研究

    温爱华;

    新余方言中,作为单音节形容词A的重叠式AA,在语义程度、与程度副词的组合能力以及语用功能等三方面都与A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新余方言三片中,大部分AA的语义程度相比A都加深了,但在句法上仍能与程度副词"有咩的"或"有忽的"(有点儿)组合;北片下村话与东片姚圩话的AA带上结构助词"哩"或"哩个"后充当状语或补语时,"AA哩"与"AA哩个"的语用功能不同,而中片河下话却并不存在这一现象。

    2017年01期 v.34;No.17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指示词语的构成与功能分析

    徐珮;彭莹;徐欣欣;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以言行事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其关注在交际中话语的实际运用,这为探索指示词语提出了新的路向。指示词语的语用含义在于获知说话人使用某一指示语所希望传递的指示信息,必然以识别或推导语境为基础;指示词语的类别与功能在于对指示词语所指代的对象或内容提供一定的制约,以明确指示词语在某一特定语境下指代的是前指信息或后指信息等。指示词语的所指信息,必须依靠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进行推测,才能有效地理解交际中指示词语的指示信息。

    2017年01期 v.34;No.17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语料库在日语复合动词自他词性判断上的应用——以复合动词「売り歩く」的考察为例

    柳小花;

    以复合动词"売り歩く"为例探索日语语料库在复合动词自他词性判断上的运用。通过对"売り歩く"的用例检索发现该词既可以前接物品句子成分作他动词用,也可以前接场所句子成分作自动词用,得出该复合动词兼具自动词和他动词词性,同时基于语料库的实例研究补充了字典中对该词用法及释义的不足之处。

    2017年01期 v.34;No.17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研究

  • 正念的心理机制研究综述与展望

    黄明明;陈丽萍;

    正念是指全身心地关注当下的体验,对当下体验持一种非评判性的接受态度。正念包括了正念觉知和正念训练两大过程,因此,正念既是一种特质,也是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发现了国内外有关正念及其如何改变个体情绪状态等问题,总结出了涉及感知觉、注意力、情绪调节及情绪状态改变等多种信息加工为角度的心理机制,并指出了其研究前景和方向。

    2017年01期 v.34;No.17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2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五至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氛围调查

    杨铖;吴建校;吴淦;

    为探讨江西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氛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对农村父母教育方式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家庭氛围测验,通过整群抽样,对景德镇428名农村五至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五至九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不同的年级、性别、照顾者条件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不同的性别、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照顾者条件下,学生的家庭氛围感知状况不同;家庭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2017年01期 v.34;No.170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

  • 论以文化人在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中的应用

    唐景成;

    以文化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策略。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意义重大。当前高校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过程中存在由谁来"化"、用什么"文"来"化"、"化"什么和怎么"化"等现实困境。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扬先进文化旗帜,关注大学生文化需求动态,创建科学的"化"人方式与制度等路径,构建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良好育人体系。

    2017年01期 v.34;No.170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语言输出表达能力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卜杰民;

    外语语言输出中的词汇得体表达能力是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体现。本文首先从语言输出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学生运用词汇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词汇是以概念类别或者意义类别组织成意义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定义的语义场,以概念或者意义归类来组织词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和检索词汇。本文为基于语言输出表达能力的词汇教学提出了四个原则,并对这些原则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7年01期 v.34;No.17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教师入职教育问卷的编制及应用问题研究

    彭香萍;

    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路径已经成为学术聚焦热点,我国高校内涵建设政策要求深入开展教师入职研究,高校教师的入职研究期待深入开展问卷调查研究。通过围绕高校教师入职研究问卷及其应用问题所作的综合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入职的问卷调查在力量组织、问卷编制和对象选择等方面均有待改进,并提出改进问卷的编制及应用需从三个方向作努力:一是设立高校教师入职研究的青年专项(或专题),引导新教师群体自觉加盟入职研究;二是大力弘扬求真精神,全程落实问卷的编制环节;三是尊重研究总体的质差实际,科学地采集数据。

    2017年01期 v.34;No.170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文廷式研究”喜获第五届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奖

    <正>文廷式是晚清杰出的爱国维新派人士,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这位萍乡籍历史文化名人,我刊自创办以来就予以极大关注。2003

    2017年01期 v.34;No.17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萍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版,第3、6期为自然科学版,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栏目,并开设"文廷式研究"、"安源工人运动研究"等特色栏目,热忱欢迎校内、外作者投稿。本刊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学报编排规范》。投稿请注意:一、来稿格式

    2017年01期 v.34;No.170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