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ingxiang College

安源研究

  • 文本与政治:《菁华报》出版与发行研究

    曾伟;

    光绪二十四年(1898)近代江西第一份报纸即《菁华报》在萍乡创刊,成为江西近代报业的发端。该报的创刊,既与戊戌维新期间的办报高潮有直接联系,更与萍乡境内煤矿和铁路建设中,舆论引导的现实需要和地方政府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关。通过对该报出版和发行的分析,发现阅读的受众集中在科举士子,该报初步具备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营的特点。以《劝学篇》的刊发为例,表明该报并非完全鼓吹维新,地方官的政治动机同样不应忽视。

    2019年02期 v.36;No.18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工人运动红色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安源工人运动遗产为例

    文侃;

    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红色遗产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其代表性样本的安源工人运动红色遗产,更是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传承和保护价值。当前传承和保护这一红色遗产,应当坚守"红色遗产自信",营造这一红色遗产的"场所精神",构建其"文化路线"的整体性保护网络,开展其数字化的"文化换装",启动相应的地方立法保护工作。

    2019年02期 v.36;No.18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萍乡城市转型研究

  • 地方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思考——以萍乡市为例

    刘晶;陈晓莉;黎雪源;

    协调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萍乡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萍乡市发展现状和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对策思考。

    2019年02期 v.36;No.183 12-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近代工矿型城市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以萍乡市为例

    罗燕妮;彭香萍;

    文章以萍乡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为切入点,从思想影响、交通条件、人力保障和金融支持几层面梳理了创立萍乡煤矿对启动萍乡工业化和促进萍乡近代工矿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路径意义,并从发展的路向、支点和动能等方面总结了萍乡工业化过程的路径启示。

    2019年02期 v.36;No.18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政治·经济·法律

  • 试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及当代价值

    张明;

    葛兰西是西方颇具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学术界对于"市民社会"关注也愈来愈热,同时"市民社会"又是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精华所在。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既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有所不同,又与马克思经济领域的市民社会有所区别,主要有两层重要的内涵,即"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和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范畴葛兰西独到地提出了市民社会对于国家意识形态起到的"堡垒"作用、与国家的辩证关系以及知识分子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重要依靠力量。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19年02期 v.36;No.18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学生网络借贷风险应急预案构建初探——基于江西省某高校相关案例库的分析

    龙玲;

    当前高校在防范和处置学生网络借贷风险的机制建设方面,有必要引入和构建应急预案措施和制度。通过对江西省某高校学生涉足网络借贷案例库提供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这一群体参与网络借贷存在多方面的风险点,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这些风险,高校应当在准确识别和科学评估风险的"致灾因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网络借贷事件初步曝光、中度曝光和严重曝光三个阶段分别设计和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应急预案。

    2019年02期 v.36;No.18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动因及经济后果

    黄锦春;文正再;

    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最重要的载体,对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政策以吸引人才,以及合理利用人才促进经济增长。在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动因及经济后果模型,并运用中国2007~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水平对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作用不显著,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主要受创新活动和科研投入等创新环境的影响;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两者关系中,创新绩效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2019年02期 v.36;No.183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文旅融合背景下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陈兵建;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已成为新时代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文章以2003—201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实际数据为依据,构建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实证考察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且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文化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效果更为显著。因此,要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大力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2019年02期 v.36;No.183 34-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多维角度看司法实践中情理法融合的缺失——赵春华持枪案为例的分析

    蔡延;

    "情理"或言"常识常情常理"与"法"的应然关系是融为一体的,但实然关系却是情理法融合的缺失。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虽是法官依法做出的裁判,公众的不满却凸显了严格规则主义下司法的困境,根本原因出在情理法融合的缺失。情理法融合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情理"在"法"中的缺失,是从裁判视野、立法视野、法官视野这三个角度来看的,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的情理法融合都有助于司法正义的实现。

    2019年02期 v.36;No.183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历史·文化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地点再探

    秦妍;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究竟出土于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其分歧点在于该碑的出土地究竟是盩厔还是长安,因此,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报告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次探讨,确定景教碑的出土地点当在长安。

    2019年02期 v.36;No.183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吾丧我”论庄子回归本心的齐物思想

    陈艾迪;

    《齐物论》首段中"吾丧我"开启该本篇的基本思想——齐物,万物不齐既是一种物理状态,更是人的心理状态,即"成心"。我的"成心"将是非、彼此、物我对立,从而发生冲突、斗争,生命之本心因此丧失。为回归本心、游心于道,《齐物论》提出"明""庸"的概念,以一种哲学思辨的方式解除"我"与万物的对立关系,从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2019年02期 v.36;No.18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艺术

  • 《蛙》揭示的社会问题分析

    彭玲;

    《蛙》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复杂的历史,还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重男轻女与计划生育问题、官场潜规则与生育潜规则问题、城市化与全球化问题、贫富两极分化与拜金主义问题。只是,文学只给人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它既不会减少现实问题的存在,也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莫言在反思这些问题时同样"无解",同样感到困惑,反思与困惑的纠缠给读者提供了复杂的感受空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内蕴。

    2019年02期 v.36;No.18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唐小林的声名鹊起看文学批评的创造性品格

    敬璐萍;何希凡;

    唐小林凭借"敢说真话,不留情面"的锐利批评风格在批评界声名鹊起,说出了当下许多批评家没有说也不敢说的话,凸显了身为一个批评家难能可贵也值得思考的品质。人们也不禁反思当下的批评现状,"说真话"本应作为文学批评的应有立场现今却被置于无关紧要、人人避之的境地。在充斥着浮泛和吹捧之风的文坛,唐小林的风格使人们意识到批评界久已缺失的姿态。他不仅使人们重新拾起了对文学批评"说真话"的本质性追求,也使人们认识到其更深层次的意义蕴含,即以"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方式达到对作品价值的共同确证,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探寻批评的终极美学追求——以批评家的创造性品格实现对作家作品独特魅力的挖掘与价值的发现,将文学批评升华为同文学创作相类同的高水平的创造性劳动。

    2019年02期 v.36;No.183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豪华落尽见真醇——浅论《巨流河》的艺术特色

    杨剑影;朱丽萍;

    《巨流河》是一部悲欣交集的个人回忆录,它记录了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艰辛而回肠荡气的时代变迁。《巨流河》的文字有意识地选择平淡无奇,力图摒弃主观激烈的煽情,代之以客观冷静的叙事。但细味其中,作者恰到好处的形容词、画龙点睛的景物描写和独特的植物意象为《巨流河》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02期 v.36;No.183 61-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代长沙窑陶瓷造型由“仿”到“创”的成因

    旷宇欣;谢琼梅;

    文章以长沙窑陶瓷造型流变的成因为研究对象,从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观念和精神,长沙窑商品属性及生产方式,唐代人文环境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期总结出长沙窑陶瓷造型由仿到创的成因,进而由点及面,透过历史表象归纳出传统造物整体性突破所需具备的条件。

    2019年02期 v.36;No.18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徽州民歌的艺术表征及音乐文化传承

    黄亚萌;李洁媛;

    徽州民歌作为中国民歌音乐文化中的一支,其艺术表征十分明显,在歌词、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架构方面凸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徽州民歌具有内容丰富、体式淳朴且古韵悠长、旋律动人、形式多种多样等优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民歌内容、旋律、歌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发现徽州民歌在传承上存在传承主体减少,传承环境改变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尊重传统,突破创新;同时艺术工作者要大力宣传。

    2019年02期 v.36;No.18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字

  • 《埤雅》所见《汉语大词典》未收词语考释

    陈波先;

    通过对《埤雅》所用词语的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是《汉语大词典》所漏收的。虽然个别词语见于《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埤雅》所见词义,《汉语大词典》未立义项。故考释《埤雅》所见《汉语大词典》未收词语,可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36;No.18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萍乡话中的“个”

    文西;

    在萍乡话中,"个"的用法十分丰富,可以作名量词、指示词、助词和标记词。其中名量词"个"只能计量时间名词"礼拜""月"和名词"人"。指示词"个"则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部分用法,既可以独用,作句子的主语,指称定指的人、处所、时间或事件;也可以与"史[s?35]""里"组合成"个史""个里",指称事件的状态、程度、行为方式和方位处所。另外,助词"个"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标记词"个"是萍乡话中特有的现象,主要起焦点标记、语气停顿的作用。

    2019年02期 v.36;No.183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汉字类型理论研究略论——从“六书说”、“三书说”到“新六书说”

    巴哲;罗娜;

    随着文字研究的深入,对汉字结构类型的分析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传统"六书说"到"三书说",再到"新六书说"以及其他诸家理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进行分析,力图用新的理论框架来概括汉字的类型,争取做到逻辑更严密、系统性更强。文章拟选取以下几个代表性观点:"六书说",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等的"三书说"以及詹鄞鑫的"新六书说",通过分别评述各家理论的内容,来分析这几种理论的分类标准及其不足。

    2019年02期 v.36;No.18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1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研究

  • 物体熟悉性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刘会娟;李英霞;

    研究集中探讨了幼儿归纳推理是基于类别知识还是基于知觉相似性这一理论争议。研究假设物体熟悉性影响幼儿归纳推理的依据,同时也影响物体名称对归纳推理产生的影响。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证明了这些假设。实验1中4、5岁幼儿根据熟悉物体名称和物体间知觉相似性归纳推理物体的属性。实验2中4、5岁幼儿根据不熟悉物体名称和物体间的知觉相似性归纳推理不熟悉物体的属性。结果显示对熟悉物体属性的归纳推理是以幼儿头脑中的类别知识为依据的,而对不熟悉物体属性的归纳推理则是以物体间知觉相似性为依据的。

    2019年02期 v.36;No.183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MDR在大学生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应用

    刘琦;王自华;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面临来自学业、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由于社会经历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容易造成心理创伤。因此如何疗愈大学生的心理创伤,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创伤现状,汇总了大学生心理创伤的应激源及其常见表现,进而提出运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疗愈大学生的心理创伤,以便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019年02期 v.36;No.183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

  • 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陈林辉;王稀珍;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国家布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坚力量。如今,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导致"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认定标准单一、引才育才思维僵化和考核体系单一等现实困境。文章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着手,凝聚在认证标准、引才途径、聘期管理、正向激励和产教融合方面的共识,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挥核心作用。

    2019年02期 v.36;No.183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彭友花;汪儒军;

    与普通的高等学校相比,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鲜明的特点、独特的内涵,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社会急需求人才的重要动力。文章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特点为研究出发点,指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存在课程融合度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缺乏、创新创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2019年02期 v.36;No.183 99-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平衡计分卡视角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P高校为例

    袁婕;沈华礼;雷朝阳;刘艳玲;

    随着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政策的倾向,一大批地方型本科院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型,如何制定相适应的专任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简述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任教师在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以P高校为案例,从财务、服务对象、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构建了其专任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旨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高校的愿景和使命。

    2019年02期 v.36;No.183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法、日作为第三语言中状语从句负迁移研究

    袁平华;

    第三语言迁移现象在语言学习中屡见不鲜,特别在状语从句使用过程中,迁移现象涉及更是广泛。本研究基于三语习得与语言迁移理论,对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第三语言(法语或日语)状语从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汉、英、法三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语言负迁移现象,且英语对法语的影响十分显著;汉、英、日三种语言之间也存在着语言负迁移现象,且汉语对日语的负迁移现象显著,这表明相近的语系间状语从句负迁移现象明显。

    2019年02期 v.36;No.183 106-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萍院学子园地

  • 《吕晚村先生家训》教育理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吴菊萍;郭慧;

    《吕晚村先生家训》由吕留良先生所著,收录于《吕留良诗文集》下册,由张森生先生点校。从《吕晚村先生家训》中,可以读出吕留良先生经商、教子、治家的杰出能力。文章对《吕晚村先生家训》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阐述了吕留良先生的教育理念,并且分析了吕留良先生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2019年02期 v.36;No.183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萍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版,第3、6期为自然科学版,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栏目,并开设"文廷式研究""安源工人运动研究"等特色栏目,热忱欢迎校内、外作者投稿。

    2019年02期 v.36;No.183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